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本站首页 | 机构设置 | 审计动态 | 审计项目 | 法规制度 | 学习园地 | 服务指南 
现在是:
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学习园地>>正文
 
数字背后的博弈:工程审计的价值发现之旅
2025-08-08 10:22 李梦圆 


八月的日照,海风带着潮湿的气息山东省教育审计学会和四川省教育审计学会共同组织召开了高校审计工作座谈会通过参加此次培训课程,我逐渐认识到工程审计绝非简单的数字核对工作,而是一门融合技术、管理与艺术的综合学科。每一份工程审计报告背后,都隐藏着管理逻辑和市场博弈。

一、合约效力的锁定

我们常说的投标文件应当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这不仅是一句法律条文,更是工程审计的基石原则。老师分享的案例中,某招标文件约定为单价合同,后招标文件澄清:“投标人须对工程量清单的内容和数量进行复核,如有疑问应向招标人书面提出,否则视为投标人认可工程量清单的内容和数量,今后不得就此要求调整”这几句文字意味着已进行划分权责,若施工单位投标时保持沉默,在审计眼中就是承诺,即使施工单位在结算时突然提出工程量异议,审计也必须坚守市场规则。

、计价合理性的升维

不平衡报价是施工单位常见的投标策略,传统审计往往关注总价合规性,而现代审计需要实现"合理性升维"需要从全周期、多维度的价值进行研判。老师分享的案例中,施工单位试图通过推翻图纸,重新测绘,将中标报价中单价异常高的单项工程量增加,以此增加结算款。这提醒我们审计需要前移,在招标阶段就建立"单价异常预警清单",对明显偏离市场行情的报价单项要进行重点标注,作为后续变更审计的"高危监控点"。

、审计思维转变

过去我们审计往往止步于"量价是否匹配"的基础核对,而这次学习让我意识到更高层次的审计思维老师分享的案例中,某地铁工程基坑两侧的老建筑物,在承台保护方案中提出需要对四周进行旋喷桩保护,审计方跳出"安全冗余"思维陷阱,认为在承台的临基坑开挖一侧打支护桩形成一排止水帷幕即可,而非对承台四周进行封闭保护,对其真实性提出质疑,最终事实证明审计的判断是正确的。这种从"绝对"到"合理"的认知转变提醒我们,不能盲目相信形式上的安全,而要以系统思维把握工程安全的本质规律。

通过这次培训案例的深刻剖析,我对工程审计工作有了全新的认知好的审计工作既要严守合规底线,更要通过问题溯源推动管理优化带着这些思考,我将以更专业的姿态履行审计监督职责。

(撰稿:李梦圆;审核:于彦丽)



已是首条
下一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青岛科技大学审计处    管理入口